close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《經濟教室》通膨救經濟?

工商時報【于國欽】

薩繆爾森說:「經濟學若要成為一門名副其實的科學,我們就得承認,我們的理論目前還不知道如何制定一種令人滿意的收入政策,來支撐財政和貨幣政策。…這仍是經濟學的一片未知領域。」

■日本2012年底實施安倍政策前,物價連四年下滑,此後連年提升,2014年升債務協商企業貸款至2.7%,通膨之高在亞洲名列前茅,然而2012~2014年房屋貸款的實質薪資增幅卻是-0.84%、-0.42%、-1.85%。

1969年美國物價飛漲,當時主流論述認為應該透過激進的貨幣、財政政策來抑制需求,講白了就是以增加失業的方式來醫治通膨,包括薩繆爾森在內的經濟學者皆對此存疑。

從學理而言,這一主流論述是有幾分道理,但他們卻忽略了如此抑制通膨,必然會導致逾百萬人失業,失業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又該如何解決?況且通膨真會因此而紓解嗎?這正是薩繆爾森憂心的所在。

安倍經濟學宣告失敗

2012年冬天,日本安倍晉三再度組閣,鑑於物價連年下跌,經濟極為疲弱,他以寬鬆的貨幣政策引導日圓貶值刺激物價來醫治不景氣,此一作法被稱為安倍經濟學(Abenomics),初期各界寄望甚深,頻以安倍經濟發威、安倍經濟奏效加以推崇,然而三年過去,通膨上揚了,但經濟依舊停滯,安倍經濟已然失敗。

不論1969年的美國或2012年的日本,所面臨的經濟問題雖然不同,但兩國皆企圖以激進的貨幣、財政政策紓解困境,惟政策效果遠不如預期,並且引來極大副作用,值得注意的是,激進貨幣、財政政策下的受害者多是經濟弱勢族群。

以1969年的美國而言,尼克森降低通膨的代價是經濟衰退,短短兩年失業人數大增200萬,貧民窟裡盡是失業的年輕人。再以日本而言,三年來安倍推升了物價,卻推升不了經濟,以致實質薪資連跌三年,低薪族群首當其衝,政策可說是幫了倒忙。

這些年台灣經濟低迷,類似安倍經濟的倡議時有所聞,日前國民黨立委,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立院就提出這一主張,他說:「台灣應適度調高通膨,以免薪資停滯,人才外流,…只有轉向適度通膨,才能提高薪資成長,藉此留住人才,提升國家競爭力,進一步推升經濟成長。」

通膨救得了經濟嗎?從安倍政府三年多的經驗可以明白:一個激進的貨幣政策容或可以推升通膨率,卻未必能推高經濟成長率,更遑論讓民眾加薪了,簡而言之,通膨率與經濟成長率兩者之間並不具因果關係。

如此一來,果然政府採取貨幣、財政政策推升了物價,而薪資不增,負債整合人們的實質購買力不升反降,政府豈非愈幫愈忙?

根據二戰後的各國的統計,半世紀以來是曾出現過通膨高、經濟成長也高的年代;但也確實有過通膨高,經濟成長很糟的年代,如1970~1980年的停滯通膨(stagflation);甚至也曾出現過通膨很低,經濟成長很高的年代,如1990年代後期,當時柯林頓總統在國情咨文裡志酬意滿地說:「美國已堂堂邁入高成長、低通膨的新經濟年代。」

提振經濟之道不在通膨率

由此可知,提振經濟之道既不在匯率,也不在通膨率,究其根本仍在於人力資源的培養與運用,政府若能著眼於教育,則台灣經濟才有根基,輔之以政策,成長自可水道渠成。然而這裡所指的教育並非創造更多的碩、博士,而是讓校園燃起學習的熱情,社會充滿理性思辨的文化,這並非易事,但不著力於此,僅在貨幣與財政政策上糾纏,豈能有成?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經濟教室-通膨救經濟-2150034車貸56--finance.html

4643755259631CC5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sdt7qf93y 的頭像
    usdt7qf93y

    經典款式

    usdt7qf93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